2009年7月23日

歡迎參觀愛在海角-國際合作成果印象展

「愛在海角-國際合作成果印象展」自7月24日起在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展出
發佈日期 98/07/14
內容 展覽主題:愛在海角-國際合作成果印象展
An Exhibition of Accomplishments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
展覽日期:2009年7月24日(五)至8月2日(日)
展覽地點: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

合作與發展,是世界駛向光明未來必經的一站。透過合作,讓地球的有限資源得到合理的運用;藉由發展,讓世界的生活落差獲得均衡的填補。

早在50年前(1959年)我國就已派遣農業專家前往越南提供技術協助,開啟我國對外發展援助的先河。1996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(國合會)後,更集中把台灣的專業、經驗與熱情,挹注到低度開發及開發中國家,而援助之內容及方式亦隨著世界的脈動日趨多元。

國合會與國內外夥伴攜手合作,跨足天涯,不只為一群陌生的人們服務,更是在為這個世界服務,因為我們堅信只要積極伸出雙手,這個世界每天都將變得更好一點!謹藉由這次印象展,與您共同分享愛在海角的50年成果。

參觀展覽填問卷贈送限量精美贈品乙份,每人限領一份送完為止。

2009年7月22日

歡迎參加國民年金logo設計徵選

國民年金法自9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,是完備社會安全體系之重要里程碑,我國從此正式邁入全民有保險的時代。國民年金迄今即將實施屆滿一年,為使民眾了解國民年金的好處及意義,特舉辦本創意標章(logo)設計徵選活動希望透過全國民眾共同參與、腦力激盪、創意思考,徵選出國民年金之代表性創意標章(logo),延用於本部未來國民年金宣傳文宣與宣導品中(摺頁、手冊、海報、紀念品、短片等),並同時讓民眾對國民年金的制度內涵與精神有更深刻的認知,共同支持國民年金制度,期使全民永續共享國民年金的保障。

歡迎參觀2009夏戀嘉年華-第二屆太平洋國際觀光節

2009夏戀嘉年華-第二屆太平洋國際觀光節(2009-07-21 16:29)
超國際的、跨世界全球最長的演唱會即將在花蓮引爆,最夯的藝人,最優質的音樂加上最high的飆歌,後山日先照,花蓮就是你今年暑假音樂的朝聖殿堂。
活動時間:98年7月25日 至98年8月16日 每晚7時開始

(一)夏戀嘉年華首部曲

7月25日在花蓮縣光復鄉國立光復商工,結合當地原住民的特色活動,舉辦太巴塱之戀演唱會。藝人包括: 圖騰樂團 羅美玲 動力火車 蕭敬騰

(二)夏戀嘉年華二部曲

8月1日在花蓮縣玉里鎮玉里運動公園,配合花東縱谷一年一度的金針花季,舉辦金針山之戀演唱會。藝人包括: 動力火車 TANK 黃連煜 林曉培 郭采潔 飛輪海

(三)夏戀嘉年華十天十夜演唱會,8月7日-8月16日起在花蓮觀光酒廠

1. 8月7日夏戀嘉年華開幕演唱會 藝人:東城衛 強辯樂團 陳乃榮 品冠 梁靜茹
2. 8月8日無限飛舞演唱會 藝人: 阿飛+鹹豬肉樂團 方炯鑌 戴佩妮 楊培安 S.H.E
3. 8月9日音樂無國界演唱會 藝人: COLOR 林健輝 葉乃文 溫嵐 F.I.R
4. 8月10日青春無敵演唱會 藝人: 831樂團 Magic Power 強辯樂團 郭靜 范瑋琪 蘇打綠
5. 8月11日夢想翱翔演唱會 藝人: 阿飛+鹹豬肉樂團 小宇 A-Lin大嘴巴 陳綺貞
6. 8月12日光陰的故事演唱會 藝人: 胖虎樂團 卓義峰 同恩 林芯儀 黃品源 任賢齊
7. 8月13日仲夏夜之夢演唱會 藝人: 阿飛+鹹豬肉樂團 彭佳慧 張晉樵 紀佳松 潘瑋柏
8. 8月14日你我的情歌演唱會 藝人: ENERGY 黃靖倫 楊丞琳 王瑞瑜 張芸京 陶喆
9. 8月15日熱唱不斷電演唱會 藝人: 蔡旻佑 王若琳 周定緯 林志炫 羅志祥
10. 8月16日十天十夜永遠的歌演唱會 藝人: 張心傑 潘裕文 賴聖恩 動力火車 張惠妹

藝人名單更新:
8/10 拾參樂團 改為 強辯樂團
8/14 棒棒堂取消
8/16 增加 潘裕文

主辦單位: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工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、花蓮縣後山發展協會

2009年7月10日

如何放手?幫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

孩子從兒童到成年,獨立沒有辦法在一夕之間發生。
想要讓孩子即早成為獨立、成熟的個體,
父母必須捨得「放手」、學會把孩子「推出去」。
(天下雜誌2007年教育特刊 第384期 2007/11/07-2007/11/20 文/林玉珮)

當追求自我、參與抗議、打破威權的嬰兒潮世代為人父母時,上一個世紀的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也從權威管教走向民主對話。
「嬰兒潮父母是史上最有錢、也是最有教養的一代,」美國《新聞週刊》如此形容,嬰兒潮父母大都是雙薪,孩子也生得少,他們可以給孩子的遠比自己還是青少年時獲得要多很多。他們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養,也願意集中心力和財力要讓孩子獲得成功。他們投入這麼多,對於孩子表現的在乎,也達到史上最高點。

愈來愈多的觀察和研究指出,近幾年來教養子女有了轉變。愈來愈多的父母嘗試掌控子女的生活,拜資訊科技之賜,即使子女離家進入大學,甚至出社會找工作,他們仍可以如直升機般,二十四小時盤旋在孩子身邊。「直升機父母」逐漸成為嬰兒潮父母的同義詞。

「直升機父母」來了

「身為父母的嬰兒潮世代正面對他們最後的邊境:當孩子邁向獨立的成人時,父母要如何站在一旁,」《新聞週刊》在去年五月指出新千禧世紀的全球教養新課題——「放手的藝術」。
在台灣,七年級之後出生的世代開始就學後,從小學到大學,「直升機父母」的警訊響起。

北市大安區一所明星小學校園,經常可以看到一位拖著有輪子旅行箱的媽媽。旅行箱裡有枕頭、棉被、盥洗用具……,舉凡她低年級孩子用得到的,應有盡有。
學校校長曾委婉建議這位媽媽,讓孩子放學後回家休息?「這樣太浪費時間了,他下午還要去上科學實驗課。」校長很無奈,這媽媽難道要為孩子提行李箱一輩子嗎?
今年鳳凰花開時,一位畢業生家長怒氣沖沖地要求孩子的大學主管們,「紀念冊沒有我兒子照片,統統要重印。」校方解釋是因她孩子班上逾期未交畢業照,畢聯會只好從缺,但家長不能接受。

「這件事處理很久,這位學生卻像『隱形人』,」該大學一位主管不可思議,忍不住問學生究竟有沒有跟母親解釋?學生兩手一攤,「沒用啦,我媽就是那個樣。」
事實上,許多青少年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,很感激,也覺得很受用,例如盛行的「父母鬧鐘」。

做太多,幫孩子?害孩子?

「我剛上大學時,媽媽問我要不要她打電話叫醒我,我說不用。但她還是根據我的選課表,在每天早上第一堂課的前一小時打來,」中正大學一位大四學生坦承,但她並不覺得困擾。她和媽媽的感情很好,而且,從高中到大學,早上靠父母叫醒起床的青少年,多的是。

沒有人會否認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愛,以及他們真的希望孩子成功。美國著名的親職教育專家麥克.帕金就認為,比起那些不管孩子的「衛星父母」,至少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會表現出關心;只是他們太關心,以致於對孩子的生活涉入太多,事倍功半。如果要為直升機父母打分數,麥克.帕金會給他們「E」。

「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、過度安排,其實也是想解決問題,」心理諮商師杜淑芬同情的說,只是這樣做可能衍生更多問題。
杜淑芬指出,父母擔心孩子不會、做不好、挫折、生氣,於是幫很多忙、太多忙。直到有一天,父母認為時候到了,孩子該獨立了,才驀然發現孩子沒有能力獨立,或者離家後仍無法自行處理很多「應該會」的事情。

父母是加油者,不是擺局人

陽明大學心理諮商中心輔導老師黃素菲觀察指出,的確有些孩子被直升機父母成功的捏塑,但萬一小孩有自己的想法,就會出現問題。
例如反抗父母,或者成功後反而看不起父母,還有更多的小孩因長期壓抑,一旦進入大學,不快樂、沮喪就出來了。

黃素菲對一位陽明大學醫學院女學生有很深的印象:她手裡拿著可口可樂,站在學校全家便利商店的欄杆外頭哭。原來,這是她十八歲以來,第一次自己拿錢買東西。
一位成績非常優秀的跳級生,十五歲進入陽明大學,之後整個人龜縮起來,像結繭一樣。連簡單問他一般生活問題如要吃什麼?他竟無法回應。其實他聽得懂,但他告訴黃素菲,「我不需要回答問題,我的人生早就有答案」、「我覺得身邊一直有一個黑色的漩渦,要把我捲進去」。

這兩個令人鼻酸的個案背後,都有一位非常努力、全心奉獻給子女的媽媽。「我很怕聽到原本有不錯工作的媽媽,辭掉工作,專心在家教養小孩,」黃素菲說,這些媽媽其中當然不乏有理念清楚的,但反之,就很可能整天算成績、爭排名,處心積慮要把孩子推進明星學校、明星行業,捏塑成從自己經驗或社會印象來的「成功」樣版。
父母要先覺察自己

「父母要能自覺、覺察自己的弱點或盲點,還有自己的擔心或期待,」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,這樣的覺察很難,很多時候父母本身是未完成獨立任務的內在小孩。
「有自我覺察的能力,才能獨立自主,」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,她希望父母先把力氣放在己身,覺察內在的思維與情緒,「善待自己,善待小孩。」

「當我察覺自己的緊張情緒,才發覺自己是一個可怕的媽媽,」人本一位醫師娘學員如此自覺。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地方名醫,她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,「所有表現,要像某某醫生的小孩。」她在孩子的房間門口掛著評分表,每天檢核孩子的表現。親子關係日益緊張。

她決定改變自己。三、四年後,在一次人本舉辦的梯隊活
動中,她十二歲大的孩子的思考、因應問題就事論事、鍥而不捨的態度,讓同行的大人們刮目相看。

孩子是獨立個體,不是父母意志的延伸

華視總經理李遠(知名作家小野)認為,父母和小孩間只有情感與責任,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力的延伸。

當李遠的女兒計劃出國念書時,做父親的當然會希望她到美國,而且最好是紐約,因為兒子已經在那裡的大學讀書,兄妹可以互相照應。但女兒堅持要到義大利。李遠說,他當然擔心單飛的女兒,但不能因為自己的擔心,而牽絆住孩子追求自己要走的路。因此,他放手。
Letting go(放手)!看似簡單,但父母真要做到並不容易,尤其是孩子的第一次離家。

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是過來人。她說,兒子十九歲到美國念大學,初抵學校的那一天,她還在想幫他搬宿舍;兒子卻說,他下午五點鐘要跟院長談,要她先走。那時她才發覺,「是父母親不肯放手,孩子是沒有問題的。」
「人生學不完,你應該早點把孩子推出去,」洪蘭提醒為人父母。人會老、會走,讓孩子及早碰挫折,還可以給孩子建議。如果孩子三十歲或四十歲才去碰到挫折,父母到時後恐怕已幫不上了。

幫助孩子獨立的四堂父母學

孩子從孩童到成年,獨立不是一夕之間發生。從搖籃到出社會,這段人生旅程是由無數小步走出來的,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小步,都是父母學習放手的機會。
以下是綜合多位教養專家的建議,對有心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成熟個體的父母,值得參考。

1. 培養孩子的「我能感」
培養孩子的「我能感」,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與發展勇氣,這是孩子追求獨立自主的源源活力。
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培養「我能感」的四個步驟,孩子「感覺我想嘗試」;然後「有機會嘗試」;孩子「體驗我可以做得到」;於是產生「感覺我能」。
從孩子小時,父母可以將一個工作或任務分割成數個小任務,引導孩子一個一個去完成。孩子一旦有了「我能感」,即使失敗、做壞了,孩子仍覺得OK,願意嘗試錯誤。

2. 給孩子機會處理事情,從錯誤中學習
許多父母似乎忘了,哭泣的嬰兒最終要學會沒有人抱著而入睡;也忘了當年看到幼兒在沒有人的扶持而踏出第一步的狂喜和感動。
「深呼吸,鬆口氣,給孩子機會去處理事情,」是《放手:了解妳的大學孩子的父母指南》(Letting go: A Parents´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College Years)這本書給父母的首要建議。
當孩子面對衝突、問題、或做錯時,父母不要急著代言、出手或善後。「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從錯誤、失敗中學習的機會,」黃素菲提醒著。因為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為自己主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以及為自己的選擇或行為的後果負起責任。
大同高中校長李慶宗對此感受尤深。有位學生因服裝不整而被記警告,學生爸爸知道後,跑來學校把全校沒有把衣服塞進去的同學全部登記下來,要求教官把全部的人都記警告才公平。結果,他的孩子有恃無恐,最後犯下大錯必須轉校。

3. 對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給與支持
如果父母盼望家裡仙樂飄飄,但孩子卻對金屬創作瘋狂著迷,怎麼辦?讚賞孩子想成為的人,而非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是怎麼樣的人。
父母學會傾聽孩子,將有助於了解孩子的潛能、興趣與熱情所在,也才能給於孩子需要的協助與支持。

4. 愛與紀律並行
「台灣過去太強調紀律,現在則是愛過了頭,自由過了頭,」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指出。孩子的成長,需要自由與空間,但也需要規範與限制。
許多父母想要和孩子做朋友,但尊重並不是放任。陳藹玲認為,做孩子的朋友,是想和孩子分享、溝通彼此更多的內心世界,不希望孩子只是懼怕,只能居於從下仰望父母的不公平位置,但不是沒大沒小,孩子仍需要父母的引導。 父母與其苦惱如何當孩子的朋友,不如好好思考與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教練和精神支柱。

2009年7月3日

賀"麵包樹舍 "B&B開張

欣聞"麵包樹舍 B&B"開張,馬太鞍又增加一處有深度的民宿,特予祝賀
麵包樹舍 B&B 資訊如下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breadtreehouse-juju/
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大豐村大豐160號, 2009/7/1 開始試賣